【资料图】
我年近古稀,退休后迁居长宁。在长宁区居住的这几年,日渐感受到长宁区浓郁的艺术人文气息,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。今年,我观看了几场由长宁区举办的艺术演出和美育活动,对长宁艺术走近百姓、丰富居民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。在这些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场,它们分别带我走进了古诗词、舞蹈和音乐的世界。
我16岁插队农村,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了解不多。今年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聆听了“我们的中国梦,文化进万家——《能不忆江南》古谱诗词”音乐会后,我被古诗词迷人的韵味深深地打动。犹记得,最后一个表演曲目,舞台背景是一幅中国山水画:一条蜿蜒的小河,一座小桥横跨其上,桥上一人撑伞独行;雾气弥漫的河面上有一叶轻舟滑过,岸边的红花给清雅的画面增添了生气和色彩。大提琴和笛箫演奏者身着古装像嵌在画面中一般落座,深沉而古朴的音乐增添了氛围感。舞台上,来自上海歌舞团的歌唱家吟唱着白居易的诗作: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,日初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,能不忆江南?”我沉醉在这场由诗乐画营造的意境中,思绪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,江南的美景恍然就在眼前。
也是16岁那年,我在剧院里观看了芭蕾舞剧《白毛女》,此后就很少在现场观赏过舞蹈了。日前长宁区举办的“曼舞长宁”的精品舞蹈演出活动,让我重温了50多年前的那份美好记忆。演出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办,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剧场。那天的节目很丰富,芭蕾舞、民族舞和现代舞同台争辉,其中,我最难忘的是《醉春风》——在民族器乐的伴奏声中,少女们身着青绿色的长裙,手执橘红色折扇,时而颔首,时而掩面,时而俏皮,时而娇羞,时而嬉闹,将少女游春、怀春、惜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栩栩如生。美轮美奂的舞姿令我目不暇接、内心愉悦,这真是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。
不久前,长宁区图书馆举办了“巴赫和他的《哥德堡变奏曲》”讲座。活动当天,虽烈日炎炎,但图书馆10楼礼堂里坐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听众,大家都在凝神倾听上海音乐学院孙月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。孙教授先介绍了《哥德堡变奏曲》是巴赫晚年的一部羽管键琴作品,然后与另一位老师协作,以四手联弹的方式为听众演示了几个钢琴片段,其中包含了卡农变奏。这时有观众不解:“卡农不是一首曲子的名字吗?”于是老师向我们科普了卡农并非曲名,而是复调音乐的一种类型。我们所熟知的《卡农钢琴曲》,其实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Pachelbel所创作的一首作品,原名是《D大调卡农》。
对我而言,完全听懂这场讲座是有些困难的,讲座中展示的五线谱,我亦是不识,对巴赫这位作曲家我也不熟悉。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,大家十分踊跃,看得出其中也有不少像我一样属于音乐小白的听众,但老师精彩的讲解为我们打开了古典音乐宝藏的大门。
今年,让我印象深刻的,由长宁区举办的艺术文化活动还有许多,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展演和高品质的艺术美育讲座,充实和滋养了居民的精神生活。感谢长宁,感谢艺术家们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愉悦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3 港澳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